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督促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江苏华昌化工作为长三角地区新型肥料和化工生产龙头企业,成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化肥供应不足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限制因素。除了引进和建设大中型化肥生产装置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地建设的1200多家小氮肥厂也为保障当时农业用肥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沙洲县化肥厂,就是这样一家始建于1970年的小氮肥厂。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易地搬迁、转制上市后的一系列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华昌已发展成为三角地区新型肥料和化工生产龙头企业,成为行业“坚持化肥,走出化肥”转型升级的典型。
华昌把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能效水平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法宝。2012年,国家将无烟煤列为稀缺煤种,鼓励重点用煤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原料结构改造。华昌决定投资20多亿元建设以烟煤为原料的先进煤气化装置,淘汰之前的固定床煤气化装置。华昌通过原料结构改造和配套技术改造,原料中碳转化率达到99.3%以上,合成氨和联碱装置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因此,华昌连续多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为合成氨、联碱行业的“双料”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坚持化肥”绝非一成不变,华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对传统化肥品种进行增效改性。
2005年,华昌在全国率先开发出聚天门冬氨酸有机添加型多肽增效尿素和多肽增效复合肥;2007年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将氯化铵、氨、硫酸和尿素及增效剂制作成新型颗粒脲铵氮肥推向市场;2010年,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发适合南方土壤的稳定性缓释肥料;2013年,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结合核心市场区域土壤情况,利用测土配方技术开发系列土壤类型的专用肥料、多种作物专用肥料。
2015年,中国农业部门提出化肥使用零增长目标后,为给国内联碱行业副产氯化铵、脱硫除铵环保装置副产硫酸铵等副产氮肥找寻出路,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的指导下,华昌联合多家行业骨干企业成立中国副产氮肥“走出去”工作小组,致力于将中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副产氮肥及以其为原料制作的配方肥料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农业国家。充分利用副产氮肥原料优势和口岸优势,近年华昌已成为中国最大(氮磷二元和氮磷钾三元)配方肥料出口企业。为巩固合作成果、更好地输出技术和产品,华昌还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组建配方肥料推广的技术服务团队和销售团队。
“走出化肥”,华昌实施多元化战略,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培育经济增长点。
自1970年建厂以来,华昌产品链“尾端”不断升级,但以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气的“头端”一直没有改变。华昌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把煤制气“头端”做到全国领先,为培育发展多元化产业提供了有竞争力的“气源”。“十二五”期间,华昌本部所在的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规划了进口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华昌利用合成气优势,对接园区发展规划了丙烯羰基合成制取丁辛醇、异丁醛、新戊二醇、聚酯树脂化工新材料建设项目;2016年,华昌又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兼并控股苏州奥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热塑性弹性体业务)和湖南华萃化工有限公司(化工新材料及原料贸易业务)。
2018年初,苏州市提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目标以及远期氢能产业典范城市发展目标。鉴于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与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其他制氢方式相比,煤制合成气分离提纯是当前及以后一段时期内成本最低的制氢方式。为了对接苏州和张家港的氢能产业示范推广用氢需求,华昌正在推进燃料电池用氢的氢气充装站和加氢站建设项目。
另外,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方面,华昌控股设立的苏州华昌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燃料电池电堆、动力模块和测试平台的研发和推广;华昌利用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氢能联合研究院,承担了“100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及辅助系统部件测试技术”国家重点专项研发项目。近年来,华昌化工新材料板块业务快速增长,2018年化工新材料营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已提高至28%。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即将迎来50年华诞的华昌又开始着手编制新的转型规划,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仍将是基本原则。
相关阅读
关键词:华昌化工 化肥
分享至: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4299号
© 2014-2025 前衍化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009754号-1